document.write('
')
你的位置: 首页> 制药资讯> 文章正文

心身医学的前世今生

时间: 2021年11月07日 16:44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27次

心身医学的前世今生

心身医学的概念

狭义概念:指研究心身疾病(简称心身症)——即“心理生理疾患”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治和预防的学科。

广义概念:指研究人类同疾病斗争中一切心身相关的现象。涉及医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其含义非常广泛,是当前国际上引人瞩目的新学科之一。

心身医学简史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发源于20世纪前叶,由哈立笛和亚历山大等医学家最早提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巴甫洛夫的行为科学研究成果等,为心身医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理论沃土。

1918年,德国精神医师亨罗斯提出了心身医学的概念。1935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心身医学的开拓者之一邓伯(Dunber)对亨罗斯提出的概念加以采纳,1939年,在他的领导下,出版了《心身医学》杂志,5年后他又领导建立了美国心身医学会。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在其成立宣言中,把人的健康定义为“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满状况”。WHO对于健康的新定义推动了心身医学的发展

心身医学的前世今生

展开全文

▲恩格尔

创立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53年,美国精神病学家、内科学专家恩格尔(Engel)当选美国心身医学学会会长,兼任《心身医学》杂志主编,在任期间,恩格尔致力于将心身医学的理念融入临床医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恩格尔对当时的生物医学模式做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改变现有模式。

1977年,恩格尔发表在《科学》杂志发表了让他享誉世界的论文《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正式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两个转变方向,一种是医学研究对象宏观化,注重社会宏观状况对全体社会成员健康的普遍影响,由此诞生“医学社会学”。而另一个方向是个体研究的系统化,即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全面系统地诊断病人个体。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让心身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有了广泛的影响力。新的医学模式将心身医学的理念融入到了临床实践中,心身医学在世界各地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蓬勃发展起来。

心身医学的升华——整合医学

整合医学的概念最早由中国学者提出。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新的医学体系。

根据WHO健康新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要求,医学的整合最核心的,是“生物、心理、社会”的整合。

整合医学包含了生命医学大整合与临床医学学科小整合两个方面,而生命医学大整合的核心,网易,就是心身整合。

在整合医学模式下,将心理学诊疗服务始终贯穿于临床疾病诊疗全过程,建立标准化流程与规范,这样的心身整合,无疑是心身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一次升华。

心身医学的前世今生

文章标题: 心身医学的前世今生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news/540540.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