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药品知识> 文章正文

“此一入山终不悔”——扎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坚守?

时间: 2021年02月18日 14:46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06次

原标题:“此一入山终不悔”——扎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坚守?

“此一入山终不悔”——扎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坚守?

  支月英牵着孩子们走在山路上。新华网发

02 明心

  “女孩子,总归要嫁人,读什么书?”

  “家里穷,读不起了,读不读都一样。”

  “孩子读不读书是我家里的事,你管不着!”

  ……

  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过去的山里人却不是人人都这样想。支月英却不愿意一个孩子离开她的教室。

  “谁家还没个难事,这是我刚拿的工资,你拿去用,孩子绝不能不读书。”支月英掏出自己的工资。

  “孩子的学费我先垫着,让他先上学去。”多少次,支月英说着这样的话。

  “女孩子读书有出息了,才是你的福气啊!”一次次走门串户,支月英把辍学女孩拉回学校。

  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没了着落,支月英厚着脸皮借钱生活。

  一得空,她跑到高处的林场去给大卡车装毛竹,赚来的钱又补贴到孩子们身上。她不仅资助自己学生,有机会还资助其他贫困孩子,那点工资哪里够花?

  “别人当老师赚钱,你当个老师倒贴钱!你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什么?”面对这样的质问,支月英笑而不语。

  苦,是真的苦。

  都说支月英是“女汉子”:过去,挑着七十多斤课本走一弯急过一弯的朝天路;骑着大大的“男款”摩托车在山路间风驰电掣,骑坏了6辆摩托车;病痛缠身时依然咬牙上课……

  有一次,她担着自己的女儿和一些课本书籍上山,好不容易爬过一个山头歇脚,活泼的女儿却自己往山下跑了老远,支月英哭着喊:“你让我哪来的力气带你天黑前走回去啊?”

  有一次,骑着摩托车的支月英一个不留神,从车上重重摔下,滚下山坡好远……

  有一次,支月英跟车拉毛竹装运时出了车祸,昏迷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

  有一次,发着高烧的支月英仍坚持上课,昏倒在讲台边……

  都说支月英是“全能老师”:学校教师少的时候,甚至有时只有她一个教师时,她什么课都教,什么年级的孩子都带;村里孩子留守儿童居多,她管课又管饭,有几年还要照顾留宿孩子们起居;家访时了解到孩子家长不识字,她做起了“文化扫盲”,把扁担往地上一扔:“这是汉字‘一’噢……”

  乐,是真的乐。

  “支老师,明天我就到镇上的学校上学了,我能不能亲你一下?”一个即将离开学校的孩子悄悄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你喜欢吃笋吗?明天我挖给你吃啊。”一位手脚勤快的孩子总对支月英说。

  “支老师,我们陪你一起送远一点的同学回家吧?要不然你送完他们回来,就只有一个人回来呢!”一些孩子主动当起“护花使者”。

  “支老师,中午到我家来吃艾饼!”“支老师,晚上去我家吃散灯面!”一家家都来“抢”支老师了。谁家有喜事,都要请支老师去当“支客”。

  在支月英的努力下,村里的孩子没有一个辍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小村庄的脱贫致富一点点从梦想照进现实。

“此一入山终不悔”——扎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坚守?

  支月英与孩子们在一起。 新华网发

03 引路

  曾经有人问支月英过去的学生:对山里孩子来说,老师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就像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师者,何止传道、授业、解惑?更是他们人生路上重要的引路人。

  从县城到澡下,近20公里。从澡下去泥洋,约40公里,以前是黄泥路、砂石路,在崇山峻岭间盘旋的水泥路,近年才修好。即便如此,从澡下镇驱车至泥洋山肩上的白洋教学点,需一个半小时。

  走出大山,摆脱贫困,是山里所有人的梦想。为了圆这个梦想,支月英选择留在大山、走进更深的大山。

  2000年,其他教师都逃离了,一所小学、两个教学点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全部压在她一人身上。她仍坚定地在“连峰路朝天”的泥洋山上飞驰奔走。

  2007年,担心她身体的丈夫偷偷托关系把她调下山。“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她不忍,又留了下来。

  2012年,泥洋教学点撤销,年龄偏大、身体欠佳的支月英被安排到条件较好的中心小学去任教。得知消息的白洋村村民,联名请支月英去白洋教学点任教。支月英又一次上山了。“别人都往山下走,你却越走越往深山里去。”

  这样的“逆行”,支月英从不问条件、不求回报。她要为孩子们,趟一条靠知识出山的路。

文章标题: “此一入山终不悔”——扎根深山教育40年,她何以坚守?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pin/399883.html

相关文章推荐: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