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你的位置: 首页> 药品知识> 文章正文

打击“特效药”骗局,常识普及很重要

时间: 2021年12月11日 21:25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80次

  “特效神药,新浪,1盒就够,永不复发”“名贵草本熬制,专攻睡不着”“老中医祖传秘方,治疗各种眼疾”……近年来,类似的虚假广告在网络、电视等平台层出不穷,导致一些群众上当受骗。在近日江苏南通警方通报的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中,犯罪集团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通过虚构医学专家和夸大药效等手段,导致全国10万多人陷入骗局,被骗总金额达3亿多元。(12月6日《工人日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特效药”骗局潜伏于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利用“病急乱投医”心理不断给受害者洗脑,甚至还堂而皇之以合法公司为伪装,隐蔽性更强,欺骗性更强,危害更广更大。
  而治理“特效药”骗局,常识普及很重要。多年来,一些医学专家早就说过,人类很多疾病并没有所谓的“特效药”,更没有“特效神药”,只有最适合病情的药物,就像在医学领域没有最好的治疗方案,只有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一样。因此,像宣传“特效神药,1盒就够,永不复发”甚至“一药能治百癌”,无疑是夸大宣传、欺骗患者。
  另外,国家对药品的管理一贯非常严格,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都作出明确规定,从法律层面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打击制售假药、劣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意味着,药品不是随处就能买到的商品,在社交软件、网络直播平台等出售的药物,不少是打着保健食品名义售卖的保健品。上述报道中,患者花费数万元网购的治眼疾“特效药”,便是食用品和代用茶。
  互联网诊疗目前尚未成熟、成势,正如警方所提醒,患者尽量选择到正规医院进行现场检查、诊断,切勿相信非专业医疗机构及其所谓的“特效药”,以免上当受骗。事实上,在诸多关于“特效药”的骗局中,一些犯罪分子披着“名医”的外衣,通过社交平台大肆宣传、推销“特效药”“神药”。曾有媒体报道,医托“变脸”潜入医院穿上白大褂,把患者骗到诊所、小医院,买了大堆高价“药”。如今这些人摇身一变,在网络上“招摇撞骗”,更难拆穿。所以,患者也必须持有这样一种警惕:穿白大褂的未必是医生,更不能盲信。
  据报道,在南通这起“特效药”骗局中,相关人员在开办公司前,还派专人去外地“学习”,再对员工进行专业术语等方面的岗前培训。他们还特聘了律师,通过修改“话术”规避风险。要是有客户察觉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公司还有专人负责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引起警方注意。套路如此之深,患者必须擦亮眼睛,相关部门更要对这类骗局的当事人处以巨额惩罚和相应刑责,还要追究相关网络平台的连带责任。 (何勇海)

文章标题: 打击“特效药”骗局,常识普及很重要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pin/548311.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