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医学院校> 文章正文

医学导师为何要带她在校园里打太极?闻玉梅院士深情回忆恩师留下的三笔财富

时间: 2019年11月21日 17:5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72次

屏幕快照 2019-11-20 下午9.42.36.png

“每个学生经过你的培养都提高了一步,你把学生培养得跟你一样好,比你还好,青出于蓝,一起为国家服务。这就是培养人才的乐。”80多岁高龄的闻玉梅院士谈及青年医学人才培养,仍是激情满怀。

近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正谊导师学校”开讲,在这场致力于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训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医学院教授闻玉梅开讲第一讲。面对在座的研究生导师们,她深情回忆起一生最难忘的三位恩师——余贺教授、林飞卿教授和谢少文教授对自己学术生涯以及人生的深远影响。

讲述中,闻玉梅院士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三位恩师给予自己的宝贵财富。

自己探索

余贺教授是我国著名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专家,也是闻玉梅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就读研究生期间的启蒙老师。让学生自己探索,是余贺注重的培养方式。

让闻玉梅印象深刻的是,余贺曾经给她出了一道“怪”题,让她重复一项1911年的免疫学经典实验,至于实验需要哪些器材、要经历哪些步骤,余贺全部放手让她去一步步摸索。

屏幕快照 2019-11-20 下午9.42.50.png

于是,闻玉梅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还特意跑到生理学教研室,向老师讨教如何取出未受孕豚鼠的子宫,并让它在体外存活。为了实验中要用到的药品制剂,闻玉梅千方百计联系到了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摸索的过程虽然磕磕绊绊,但闻玉梅从中感受到了科研探索的乐趣和成就感。在她看来,余贺是一位拥有远大理想和人格魅力的学界楷模。1979年,在余贺的提议下,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诞生,这也成为全国首个成立的免疫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汇集了一批免疫学领域的优秀师资,余贺还领衔创办了国内第一本免疫学专刊《上海免疫学杂志》,这些都为免疫学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严谨求实

谈起自己在原上海医学院的导师、我国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重要奠基人林飞卿教授,闻玉梅不无感慨地说,林教授严谨求实的作风让她受用一生。

当时,闻玉梅上课的讲稿,林飞卿都会逐字逐句地修改,并且手把手地教她怎样搞研究,极为严格地训练她。

林飞卿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也让闻玉梅感念于心。改革开放后,当闻玉梅第一次出国交流三个月后回校,学校让她担任微生物教研室主任。此时正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来访学邀请,而学校的工作又放不下。为难之际,已年过七十、退休多年的林老先生站出来说:“闻玉梅需要在国外的研究环境再多留一段时间,这一年的主任,我来做。”

这份关怀不止于在学术科研领域,林飞卿观察到闻玉梅的脾气比较急躁,便半开玩笑地劝告她,“你就像在打少林拳,应该多打打太极拳。”没想到,林飞卿真的带着闻玉梅一起练起了太极拳。每天傍晚,师徒同打太极,成为当时校园的一道独特风景。

让闻玉梅最为感动的是,有一天,林飞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你跟我学得差不多了,应该换导师了。”于是,林飞卿把闻玉梅推荐给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中科院院士谢少文做“徒弟”。

屏幕快照 2019-11-20 下午9.42.43.png

“我觉得这就是培养人的胸怀,她不是为自己的工作,是真正在培养人才。” 闻玉梅感慨道。

启发思维

谢少文教授同样对闻玉梅影响深远。“谢教授特别重视启发学生灵活思维。”闻玉梅回忆道,谢少文曾给她下立下一个规矩,每听一次报告必须要提问,哪次不提问,就不及格。

为了提高闻玉梅的思维敏捷度,谢少文还专门带着她每天打乒乓。

谢少文十分注重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有次,他带着闻玉梅在外做报告,特意将上台的机会留给了闻玉梅。面对这个机会,从未上台做过报告的闻玉梅起初还有点胆怯,谢少文鼓励她,“不要紧,你做报告,我坐在你旁边。提问你先回答,你答不了我再替你回答。”

就这样,闻玉梅跟着谢少文走过了很多地方进行演讲报告,谢少文特意嘱咐闻玉梅,“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上海等发达城市,更要为边远地区培养人。”

闻玉梅说,后来自己专门赴贵州、云南、新疆等地培养学生,正是受了导师的影响。

年届耄耋坚守教学一线,探索医德教育新途径

文章标题: 医学导师为何要带她在校园里打太极?闻玉梅院士深情回忆恩师留下的三笔财富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uanxiao/69873.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