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网上药房> 文章正文

疫情凸显中国医药企业全球产业链地位

时间: 2020年03月25日 16:36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81次

新冠病毒疫情之下,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中国部分医药企业的停工停产,正在危及全球医药产业供应链安全。

国内包括维生素在内的不少原材料已经涨价,印度的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逐渐感觉到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对于欧美等国医药企业的影响,目前也已在动态评估。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也是一场捍卫自身产业链地位的大决战,不少药企已经在努力恢复生产。

全球担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生产的原料药超过1500种(全球生产有2000余种),原料药总体市场规模占全球超过三分之一,在抗生素、糖尿病、止痛药及、维生素、艾滋病药物的全球供应链中,中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中国原料药出口规模已接近30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位居全球第一。欧美、印度等多地药企的原料药都来自中国。

有海外医药分析师明确表示,全球整个制药行业都非常依赖中国,但现在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国际制药公司都有些恐慌。一名美国FDA顾问曾说,在原料药供应链上,如果中国出现问题,这将是一个全球性问题。

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出口国,有数据称其70%的原材料依赖中国。印度制药界人士警告称,除非中国工厂恢复生产,否则大多数公司库存到本月底将陆续告急,甚至可能会出现恐慌性抢购。

在医药行业,中美之间高度依赖。美国约80%成品药生产用的原料药来自中国,而中国现有13%的制药工厂生产在美国销售的药品成分。美国FDA发言人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由于中国疫情引发的药品短缺通知,但行业担忧确实存在。

但不同于印度制药界紧张的气氛,许多欧美药企保持了谨慎的态度,许多企业在淡化关于短缺的说法。辉瑞表示,其绝大多数成品药和活性成分都不是从中国采购而来,但正在密切关注局势,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供应中断,该公司旗下有大量仿制药业务。

强生发言人表示:“我们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其中包括保证高风险地区以外的主要分销中心的关键库存,以及与外部供应商的合作,以应对不可预见的事件。”

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则否认了原料药短缺的问题,其首席执行官埃码·沃姆斯利在不久前的业绩交流会上表示,“我们正在关注这个问题,从短期来看我们没问题,需要密切关注(目前的局势)将持续多久”。

另据英媒报道,包括迈兰和以色列梯瓦制药在内的仿制药巨头均拒绝对潜在的供应链问题作出评论。欧洲许多龙头企业也称,若如果疫情持续,情况可能会改变。

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疫情防控而导致的员工到岗时间推迟,以及交通物流管控、销售推广受阻等因素,企业生产停滞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已经显现——市场供需矛盾格局开始走强,补库存意愿上升,价格出现上涨,制药成本被迫推高。

“我们占了很大的市场,另一家也在湖北,都不生产的话,市场供需关系肯定是不平衡的。”位于湖北潜江的永安药业(002365.SZ)称。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占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其产品80%以上用于出口,核心市场系欧美等发达地区。

展开全文

维生素主要品种节后在国外的价格则已率先上行,国内市场紧随上涨,国内维生素E目前均价相较节前最高提价幅度达到30%,生物素最高涨幅更是达到50%,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D等亦有不同程度上涨。

复工防控两不误

对于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拥有重要地位的中国企业来说,新冠疫情也使得其地位面临风险。如果无法及时复工复产,满足海内外客户的订单需求,很可能意味着违约,国际市场形象受损。更大的问题是其市场被竞争者所取代。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积极措施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转,推动包括医药行业等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目前,全国各地除湖北外,企业大多已在2月10日复工,且做到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湖北企业则已多次延期复工,目前推迟到2月20日以后。

对于中国药企来说,这不仅是一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也是一场捍卫自身供应链地位的大决战。来自浙江的华海药业(600521.SH)表示,“公司已于2月10日逐步复工,目前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已返岗。”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普利类、沙坦类原料药供应商,入选了浙江省首批省级重点外贸企业复工和优先保障清单,是该省医药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国内维生素A产能最大的公司新和成(002001.SZ)方面透漏,公司海外订单已大量积压,新昌厂区也已于2月10日复工,但由于诸多原料来自尚未获准复工的上虞厂区,未能恢复全部产能,产能利用率已达50%以上,在山东的厂区也开足马力生产,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

文章标题: 疫情凸显中国医药企业全球产业链地位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fang/164428.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