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网上药房> 文章正文

药企走向“十字路口”

时间: 2019年08月26日 11:44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40次

  医药网7月16日讯 “药企正面临大的洗牌,可能百分之七八十会死掉。”德联资本高级副总裁赵国宝对笔者说。

  赵国宝的观点,似乎与已形成的大健康投资风口相悖。近日,证监会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涉及借壳上市的规定进行了修正,拟放开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生物医药正在政策范围之内。

  除深圳创业板外,香港主板和上海科创板均表明,鼓励生物医药公司上市,甚至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这些重点鼓励创新型生物药公司的政策,甚至带火了整个医药行业。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对于医药行业的热情高涨,医药企业融资、上市的新闻屡见不鲜。

  但作用在中国药企身上的,绝非只有资本市场相关政策,那些来自药监部门和国家医保局的政策,更直接作用于企业。例如,即将执行第二轮的药品带量采购,正在广泛地影响着制药行业。

  笔者获悉,7月12日下午,国家医保局、国务院办公厅、卫健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第一轮4+7药品带量采购中的20家中标和落标药企,召开了药品4+7集采扩面企业座谈会。据会议纪要,第二轮集采计划明年上半年开始,药品范围是第一轮中选的25个通用名,涉及除4+7城市以及福建、河北两省外的全国所有省份及地区。

  2018年,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医保局便主导推出了药品带量采购,目的非常明确——降低药品价格,第一轮4+7城市是指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7个城市。当年11月,根据《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以4+7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作为集中采购主体,约定药品采购量,并利用团购效应和药企进行谈判议价。

  集中采购的仿制药中,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入围标准。所谓“一致性评价”,是指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质量一致性评价。早在2012年,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就试点启动了一致性评价工作,该项工作一度被视为药企实现“优质优价”的门槛。

  但随着带量采购措施逐轮推进,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又必须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得主要市场。医药云端工作室创始人点苍鹤告诉笔者,药企在第一轮4+7城市药品集采中能否中选,主要看两点:三个(包括原研药,以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及以上竞选品种,价最低者胜出;三个以内,主要看药价降幅。

  2018年12月7日,第一轮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正式公示,来自华海药业、豪森药业、扬子江药业等药企的25个品种中选。从公布的第一轮拟中选药品价格来看,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

  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鼓励上市等诸多政策的夹杂下,药企正在走向十字路口。“从长远来看,创新占比越大的企业,越占优势。”赵国宝说。

  与政策博弈

  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2012版基药目录中289个口服固体制剂(即“289品种”),应于2018年底前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即“药监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底,已完成112个品种的评价,其中属于“289品种”的有90个。这意味着,“289品种”的一致性评价完成率仅约31%。“289”之外的品种,其一致性评价完成率则更低。

  作为一致性评价中最重要的一环,BE(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机构供不应求,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完成率低的客观原因。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向笔者透露,中国是仿制药大国,有4000多家药企,潜在要做一致性评价的药企估计有1000多家,而且很多药企并不止一款产品、一个批号要做。但全国具备开展BE试验能力的医疗机构仅数百家。

  “行业中较普遍的观点是,产品通过一致性评价以后,既然在质量和疗效上可替代原研药,国家将给予优先采购。因而,大家一度投入一致性评价的热情非常高,甚至在‘289’之外、价格更高的大品种上,展开了惨烈的竞争。”华海药业副总裁、中国区药品注册业务负责人徐波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据不完全统计,华海药业目前至少有20个仿制药品规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是申报一致性评价药企中的佼佼者。

文章标题: 药企走向“十字路口”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fang/3726.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