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网上药房> 文章正文

疫情催化的互联网医疗新战场

时间: 2021年05月04日 16:53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69次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随着微医4月初披露IPO招股书,“互联网医疗”的四大厂牌阿里、腾讯、京东和平安,这下就快能在港交所凑出一桌了。

疫情来临之时,无接触诊疗成为刚需,互联网医疗随之备受关注。投资机构可能更看重的是时势对于线上医疗发展的窗口红利,一位咨询公司医疗行业高管曾分析,疫情期间有慢病管理需求的患者无法到医院,部分线上诊疗项目又接入了医保系统,这都是行业的重大利好。根据数字化医疗行业舆情声量走势,疫情拉动数字化医疗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大幅提升,用户对数字化医疗话题的关注度进一步升温。

4月15日,国务院印发一份关于“放管服”经济改革的工作文件,围绕就业、投资、消费、民生等领域改革划定了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项药品领域的改革。文件明确将放开处方药的网络销售。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除去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这些药品以外,其余涵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内的药品都将逐步接入电商平台,分许被销售。这一结果,对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唐这些医药电商平台来说,是一个“蛋糕”又扩大的利好。

数字化医疗场景洞察

越来越大的蛋糕,越来越多的进入者,那么数字化医疗,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它和传统医院又有哪些不同呢?波士顿咨询(以下简称“BCG”)与腾讯合作,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对1492人的调研,撰写了《2021数字化医疗洞察报告》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

报告显示一方面,公立医院纷纷上线互联网医院提供远程服务,另一方面,医生也通过第三方平台或互联网医院提供诊疗服务。BCG发现消费者的数字化医疗旅程一般分为4个阶段:了解信息、远程问诊、线上购药和疾病管理。随着场景的深入,商业化付费的可能性也在递增,问题是出了第一个场景,其他场景的渗透率均不足40%,而人们在线上获取医疗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网络,这给数字化医疗的营收带来了困难。

展开全文

而在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服务中,中国有超过3亿的慢性病人,疾病可恢复性低,病人需要长期治疗、定期复诊,只要维持用户粘性,便可以获得持续的收入。从逻辑上来说,在慢病和重症领域,数字化的疾病管理潜力很大,他能提升医疗系统的诊疗效率,也能改善患者的患病体验。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的专业门槛却相当高,消费者要建立屏幕间的信任,托付健康的信任很难。最多的时候,中国曾有200多个糖尿病管理APP,但真正能稳定活的用户的很少,因为一旦涉及到每个患者的具体病症,对服务的专业性和安全性就极难把控。所以这就牵扯到另一个问题,互联网如何做到“严肃医疗”而并非只是了解疾病知识?消费者能获得的只能是远程问诊吗?

互联网医疗的严肃之路

以微医为例,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数字医疗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微医并非依赖医药电商销售赚钱。市场观念中,微医走的是“严肃医疗”路线,县、乡村、社区、基层都是微医的重要关键词。一个例子是微医近年来推广的“流动医院”项目。它主打的是“互联网+健康扶贫”的概念,在长得很像救护车的服务车内,设有诊疗和检查系统。微医称,这些“流动的二级医院”能够支持53项检查和100种常见疾病的标准化诊疗方案,并可以向基层医疗机构收取服务费。

另外,就在近期,医疗大数据独角兽企业零氪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健康战略投资,双方将共建以患者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中国肿瘤患者全疾病周期服务平台,积极探索线上肿瘤专科药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的肿瘤专科医疗服务阵地,为肿瘤患者提供覆盖全疾病周期、从医到药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此次战略投资零氪科技,百度,既是阿里健康在重大疾病领域的新布局,也表明了阿里健康以互联网创新技术助力严肃医疗的决心。

而对于慢病和重症患者来说,虽然数字化工具理论上可以让他们的治疗更方便有效,他们还是更信任传统的医院、卫生中心等线下机构。他们不选择远程问诊的主要原因,是问诊效果不佳、无法报销、无法检测。

本质上,深度的数字化医疗场景无法普及,根源还是医疗资源的供给端是否愿意、尝试新方法。

文章标题: 疫情催化的互联网医疗新战场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fang/455052.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