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网上药房> 文章正文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时间: 2021年02月21日 10:57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63次

原创 唐丽珠 上海中创研究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唐丽珠 | 中心主任助理、首席产业分析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十大领域,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近期先后发布的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四五”规划也提出,要聚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朝阳产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增长潜力大。目前,长三角生物医药产值接近全国的30%,拥有一批国内领军企业,是长三角地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同时,在“双循环”格局下,生物医药行业的某些领域和环节有望率先实现创新突破、国际领先。
基于此,本文结合国际案例分析,探索提出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若干关键可量化的标志,梳理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优势,以及对标国际领先区域的明显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
1
五大标志 —— 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核心特征
产业集群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小,通常从低到高分为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内,基于产业专业分工和区域比较优势,以国际先进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理念为引领,形成链条完整、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创新协同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并具有可持续竞争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产业竞争与合作的产业集群。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集群发展产业。从生物医药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美国、欧洲、日本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球领先,并在美国波士顿—剑桥地区、美国旧金山湾区、英国伦敦、瑞士等区域形成高度集聚,这些区域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1 四大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概况
资料来源:中创研究案例库
从这些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案例来看,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有五大共性标志:
标志一: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
规模集聚是产业集群最基础的标志。生物医药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行业之一,近年来市场销售额和产值增速高于同期全球GDP增速。纵观英国伦敦、瑞士等世界级生物医药集群,生物医药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集聚效应,相关企业数达到成千上万家,从业人员达到数万人,产值规模达到千亿级甚至万亿级(人民币),在本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标志二:世界顶尖企业掌控产业链话语权
生物医药是典型的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行业, 新浪,这一特性决定了行业发展必须要有头部企业的支撑,且头部企业往往在全球布局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掌控全球链条分工。从四大代表性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来看,各区域均拥有若干全球制药企业50强、医疗器械品牌50强总部,并吸引了全球多家龙头企业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等。龙头企业代表性单款药物在全球年销售收入达到10亿美元及以上。
标志三:引领全球新药研发和技术突破方向
研发创新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作用非常关键。波士顿—剑桥地区、旧金山湾区、英国伦敦等生物医药集群都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普遍达到10%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高达20%以上。2019年,全球TOP10药企研发投入总额从2015年的677.7亿美元增加到821.3亿美元,罗氏、强生当年研发投入均超过100亿美元。这些区域企业围绕抗体、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重组蛋白等关键技术,聚焦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治疗领域,持续推进新药研发。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2 2015-2019年全球TOP10药企研发投入总额(亿美元)
资料来源:FierceBiotech
标志四:区域内形成专业分工和协同发展网络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区域内各板块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形成产业链协同、产业布局协同以及创新网络协同,通过协同发展塑造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其中,英国伦敦的Medcity、瑞士的SBA等区域性的产业规划和合作协调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集群内各地区优势互补,分工合作。
标志五:产学研医融深度结合打造优质生态
波士顿—剑桥地区、旧金山湾区等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翘楚,与它们有密集的顶尖大学、优质的医学资源、发达的风险投资、充裕的研究经费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如在顶尖大学方面,2019年QS世界大学生物科学学科排名榜前20强中,波士顿—剑桥地区等四大产业集群占据了9个名额,且排名均处在靠前位置。在风险投资方面,生物技术领域14个最活跃的全球风险投资公司,有10家位于旧金山湾区和波士顿—剑桥地区。
2
国际对标 —— 长三角的优势与短板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国近30%的药品销售额、1/3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来自长三角地区。从产值规模来看,江苏省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超6000亿元,在国内排在第一位。上海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3833.3亿元,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1319.9亿元,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浙江、安徽生物医药产值规模也均达到千亿级。
长三角地区已经具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但对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创新实力、协同布局和产业生态等四个关键特征,长三角与波士顿—剑桥地区、旧金山湾区、英国伦敦和瑞士还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3 上海张江科学城
龙头企业:占据国内医药百强近三成,但跻身国际榜单寥寥无几
长三角地区占据国内医药百强近三成,医药上市企业市值城市版图TOP20中长三角共有6个城市上榜。长三角在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外包服务等领域均有领军企业,而且医疗健康领域拥有8家估值高、成长潜力巨大的独角兽企业,占全国近五成。
截至2020年末,科创板上市申报的64家生物医药企业中,来自长三角的有33家,占比超过50%,其中上海就有15家。可以说,长三角龙头企业在国内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4 截至2020年底科创板申报企业省市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创研究根据科创板申报企业信息整理
但与国际四大产业集群相比,长三角地区进入全球制药50强、医疗器械品牌50强等重要排行榜的本土医药企业寥寥无几,恒瑞医药、扬子江药业等国内巨头无论是企业市值、营业收入或是处方药销售额,均与国际龙头企业相去甚远。
上海复星医药、联影医疗虽然国内领先,但聚焦细分专业领域,与罗氏、强生、辉瑞等国际综合性头部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难以主导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工。
创新能力:新药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但仍以仿制药投资为重点
长三角地区研发企业、科研机构和顶尖人才等创新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如全国医药研发百强企业中长三角占30%左右,国内30家新药研发企业有20家左右位于长三角,生物医药领域TOP30机构和高校分布中长三角占7所。
长三角新药研发能力全国领先,张江生物医药创新引领核心区已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策源地。我国食药监总局每批准3个一类新药,就有1个来自张江。长三角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在全球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5 新药研发投资生命周期
资料来源:中创研究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但与国际四大产业集群相比,长三角医药企业目前仍以仿制药为投资重点。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大、风险高只是一方面因素,其背后根本原因在于:
长三角高校生物科学科研实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根据2020年QS世界大学生物科学学科排名榜,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和浙江大学3所高校排在51-100名区间,而来自美英的哈佛大学、MIT、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均位于前10位。同时,长三角基础科学研究源头资金投入力度有限,加上缺少规模化综合型领军企业,创新药尤其是First in Class新药研发能力不足。
此外,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从上到下都存在被“卡脖子”的环节,如制药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以及抗体等生物制造重要原材料,医疗器械制造领域的高分子材料等重要原材料、高端影像用传感器和光电检测及光电倍增管等关键零部件,均不同程度受制于人。
协同布局:重点城市初步形成特色优势,但缺少专业化协同分工
长三角地区拥有国内最多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研发与产业化、外包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同时,长三角地区通过龙头企业布局、园区共建、监管政策统一等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上海作为龙头,人才、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大实验装置、临床资源、创新平台、国际联系等创新链环节优势突显,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江苏具有全国最强的产业化优势,并且初步形成各地特色优势,如苏州的创新药、泰州的生物制药和疫苗、昆山的小核酸、南京的基因产业等;浙江发挥生产制造与数字经济融合优势,形成以杭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台州国家化学原料基地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安徽中医药特色突出。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图6 长三角主要城市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图
资料来源:中创研究根据互联网资料整理
但长三角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如苏州、常州、泰州、台州等,产业链环节选择的高度一致将会降低甚至抑制产业集群协同共赢效应。各地优势未能实现区域内共享,限制了各自优势的放大效应,一些城市利用政策优惠等手段吸引其他城市、园区的人才团队、项目、企业等入驻成为最为便捷的途径,“墙内开花墙外香”“挖墙脚”现象也比较普遍。
产业生态:多项创新举措落地,但产医结合、产融结合有待加强
长三角重点城市围绕研发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化落地等方面,陆续出台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多项创新政策。如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和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上海推动产医结合,建立临床试验加速器,有望把临床试验的平均启动时间至少缩短3个月,目前已有近百家生物医药企业申请加入。
全球风险投资机构更加关注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据火石创造数据统计,2020年,仅上海生物医药融资207起,融资金额400多亿元,融资项目在国内各城市排在首位,融资金额仅次于北京。同时,上海、杭州等城市均设立了百亿级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发展。
但与国外相比,医疗资源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有待提升,长三角众多城市在企业与医院关于临床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产学研医”对接平台设立等方面仍缺乏相关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等配套政策;创新型企业融资渠道仍较为有限;缺少真正有质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成果转化服务机构,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有待加强。
3
努力方向 —— 长三角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关键举措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强化“一核两极多点”协同布局
聚焦重点城市、重要集聚区,发挥“一核两极”的核心引领带动作用,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推动建立完整的产业大生态系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带动整个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能级提升,成为具有高度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中,上海作为一核,要强化张江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两极即苏州和杭州,苏州重点聚焦医药制造和医疗器械两大领域,杭州充分发挥互联网发展优势,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的融合。同时,支持泰州、连云港、合肥、南通、常州、宁波、台州、绍兴等城市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
培育本土创新型领军企业
支持大型企业加大海内外并购投资力度,积极拓展研发管线和实现规模扩张,打造本土巨无霸药企。抓住全球CRO/CDMO产业链向国内转移的机遇,依托上海等地的研发优势,积极培育大型CRO/CDMO等平台型企业,服务产业链全链条,实现弯道超车。积极招引科创板上市企业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布局,集聚潜力创新企业。
增强产业创新策源能力
加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西湖大学、苏州大学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生物医学学科建设,强化创新策源能力。深化产学医结合,用好上海“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临床试验加速器”,吸引内外资机构开展临床研发,提高在研新药临床价值,加快上市速度。鼓励长三角药企、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用好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大科学设施共建共享,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突破一批重大创新药物研发。
成立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
发挥好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发展联盟的作用,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产业信息共享、产学研医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等,打造优质的区域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基础上,以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成立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链联盟,充分发挥联盟成员的优势,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
感谢许倩茹、韩庆等产业部同事对本文数据和图表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FierceBiotech:2019研发投入TOP 10药企,FierceBiotech官网,2020年6月。
2. Quacquarelli Symonds(QS):2020年QS世界大学生物科学 Biological Sciences专业排名,QS官网,2020年12月。
3. 陈宣合:2020年,制药大佬们都有哪些新布局,动脉网,2020年12月。
4. 张新:2020年全球十大热门生物技术,火石创造,2020年12月。
5. 上海市食药监局科技情报研究所: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19),2020年6月。
原标题:《创见 |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阅读原文

文章标题: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fang/402124.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