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网上药房> 文章正文

蓝海战略:初创生物医药企业如何破局,并与大公司共赢?

时间: 2021年03月20日 17:4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79次

过去十年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历程

沈炯:自2021年成立起,峰瑞资本就坚定地看好生物医药创新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在投早期医药项目。十年前我到上海张江时,就看到罗氏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实现包括研发、生产等全系列布局的生物医药跨国企业。近几年,部分跨国公司选择把研究与R&D业务撤出中国,但罗氏依然选择保留国内的R&D业务。沈宏总在罗氏中国服务近十年,想先请您分享下这十年来,您在罗氏近距离对中国生物医药创新的观察。

沈宏:罗氏在中国已经有十六年的历史。十六年来,我们在新药研发方面成果颇丰,我们参与研发的九个化合物都已进入临床。罗氏对于中国的创新环境非常认可,未来不会减少投入,反而会继续增加投入。

最近十年,在新药创新领域,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几年前,中国还是以仿制药为主,Generic;接着过渡到Me-worse,比起国外的专利保护药,国产创新药在某些方面会差一些;再往后,发展到Me-too,跟国外专利药差不多,但价格上更有优势;近来,一些企业已经可以做到Me-better,同时研发提速非常明显,也能紧跟国际前沿发展,叫Fast Follow-On。未来,我期待会有更多的Best-in-Class,所谓 Best-in-Class,是指在临床上表现出跟First in Class有明显优势,不管是安全性还是有效性上。以及,未来,我也期待会看到更多中国的FIC(first in class,即在全球范围同靶点和适应症中的第一个原创新药),目前在某些领域的某些赛道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苗头。

另一方面,我们也见证了中国基础研究能力的大幅提升,特别是在转化医学疾病生物学方面。这些曾是中国的薄弱环节,但最近这五年,随着很多海外科学家归国以及本土科研水平的进步,基础科学方面有了蓬勃发展。只有基础科学研究足够扎实,才能够谈FIC。这两者息息相关。

同时,我非常激动地看到了资本在新药创新方面的投入在加强,国家也出台了很多利好政策,比如过去你必须有非常良好的销售收入和市场表现才能上市,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很多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优秀企业也可以获得上市的机会。这样一来,就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到新药研发领域,更好地促进这些公司去创新,催生国内更多的Best in-Class和FIC。

未来是属于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一定要有差异化。现在中国大部分医药公司依然面临同质化问题,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似乎瞄准的都是类似的靶点,类似的适应症。虽然目前很多这样的企业也都顺利IPO了,但我觉得如果不做改变,在下一轮创新周期中,这些企业很可能会遇到瓶颈,或者待产品进入市场后,收益也会受限。这样的局面提示我们,一定要努力做一些差异化的尝试,视野不要局限在国内,也要看到全球范围内更大的机会,不要只局限在红海里争得一席之地,更重要地是在蓝海里开阔我们的眼界,找到一些差异化,无论是药效、安全性还是适应症等层面,这样才能打开一片新天地。

互动思考

Q:在中美、中欧关系动荡的背景下,网易,生物医药国际合作面临很多困难。中国医药公司将如何面对?

欢迎在峰瑞资本公号后台回复「国际形势」来了解两位嘉宾沈宏与沈炯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 02 /

中国企业做FIC最有可能在哪些领域有所突破?

沈炯:很同意,就像您总结的那样,人才、政策、资金都是创新的必然要素,这在过去十年都实现了长足发展。第二个问题,我们一提“创新”,肯定绕不过FIC,大家都希望能做出一个符合金标准的:全新的机理、全新的靶点、全新分子的创新药。但目前,FIC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仍然非常有挑战的。因此,很多人也会质疑,中国到底能不能有真正的创新?十年前,很少有人相信中国能做出真正的创新药,但这十年间,包括百济等公司已经完全证明了中国的创新能力。那么,中国未来能不能大面积地诞生FIC?在哪些领域做FIC,最有可能有所突破?

沈宏:在中国看到更多的FIC出现,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期待。但是要大面积诞生FIC,依然面临很多挑战。

文章标题: 蓝海战略:初创生物医药企业如何破局,并与大公司共赢?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fang/425545.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