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药品知识> 文章正文

创新药专利权补偿期延至五年,本土药企亟需补短板

时间: 2021年02月06日 18:3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80次

  医药网10月20日讯 “为补偿新药上市审评审批占用的时间,对在中国获得上市许可的新药相关专利,国家专利行政部门应专利权人的请求给予专利权期限补偿,补偿期限不超过五年,新药批准上市后总有效专利权期限不超过十四年。”

  10月1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完成了对专利法修改后,经授权发布的新《专利法》第四十二条明定了这款影响医药行业创新的关键内容。前不久,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就《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与此同时,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也在大力推进。国办20号文要求“明确药品专利实施强制许可路径:具备实施强制许可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依法提出强制许可请求”。可见,国家保护真正的药物创新,推动仿制药高质量发展的立法目的日渐达成。

  业界认为,中国创新药在某些疾病领域相继出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志在保护有价值的创新,未来原创专利药获得保护期延长的加持,而创新水平不足的药品专利,新浪,即使获得了注册也无法起到护城河的作用,很有可能会被专利挑战所击退。换句话说,一场专利攻防战已然打响。

  五年补偿期意味着什么?

  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医保控费等产业政策正在重塑整个医药市场,通过压缩仿制药市场空间,创新药迎来了分食市场的机会。若创新企业能拿出真正的first-in-class或me-better药物,相应获得的十多年上市保护销售期就是大利好。

  中国医药行业最近这两年突飞猛进。去年,百济神州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在美获批上市,改写了中国抗癌药“只进不出”的历史。随后其PD-1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获中国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小分子药物中,一类创新药本维莫德也是可圈可点。仅2020年上半年,就有484项新药临床首次公示。9月份,国内60个新药获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随着国内创新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技术保护成为了诸多研发主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这一点国内企业过去往往较为薄弱。就新药而言,若没能及时进行专利布局,其创新成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是面临毁灭性打击。

  由于创新药开发周期长,需经过分子筛选、药学研究、1-3期临床、上市申请等过程才能获批,企业在充分平衡早期申请(上市后保护期限较短)及晚期申请(技术泄露风险高)的利弊后,通常化合物专利在一期临床试验启动前提出申请。专利权生效从授权日开始计算,保护期限一般为20年。而药物待真正上市后,实际的保护期限仅剩下10年左右。

  为弥补审批及临床数据收集延误时间给创新药带来的损失,美国的《药品价格竞争和专利期修正案》规定可将专利药专利保护期延长5年。同时,又向在诉讼中成功挑战品牌药专利的仿制药授予180天的独占期。通过对“独占期”这一政策工具的巧妙运用,以很低的政策成本换来了对仿制药的巨大刺激。欧盟专利法也有相似的保护制度。目前,国内对保护药物创新几乎与国际同步。尽管药审改革后,新药上市周期大大缩短,但对于激烈的新药竞争来说保护期延长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力的延长。

  跨国药企就特别善于通过专利保护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重磅降血脂药立普妥1986年5月30日申请的美国专利,保护了含有其通式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内酯水解盐,正常到期时间为2006年5月30日,经过专利延长申请,保护期延长至2009年9月24日。其申请的后续专利则保护了阿托伐他汀及其钙盐,失效期为2010年12月28日。由于符合儿科用药6个月的市场独占期规定,专利期延长半年,实际过期日为2011 年6 月28日,在专利期内这款药取得1250亿美元的销售额。

  我国已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制度,企业在创新能力上有了长足的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如2017年百济神州将自主研发药物专利许可给新基公司,获取2.63亿美元的许可费。类似这样的模式,国内很多初创企业在研发投入极大的情况下,很多都是靠着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段位的知识产权运营才孵化、成长起来的。

  创新药专利布局策略是关键

  事实上,中国受客观因素所致,在专利领域早已吃过不少亏。

文章标题: 创新药专利权补偿期延至五年,本土药企亟需补短板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pin/393594.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