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药品知识> 文章正文

正确认识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

时间: 2019年09月16日 07:42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61次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表示,乙肝治疗药物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可引起一种名为横纹肌溶解的罕见严重不良反应。消息传来,令不少慢性乙肝病人开始怀疑这两种药能不能继续服用,有些患者开始考虑,甚至已经准备停药。

  对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表示,“在这两种药物的说明书中,都写着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损害的警示。只是觉得医生和患者可能还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监测中心才予以通报,希望使医患双方给予更深的关注。”颜江瑛介绍道,“应该说,这种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还是非常罕见的,如能尽早发现进行治疗,预后还是很好的。只有处理不及时,才会发展到横纹肌溶解的地步。”因此,一旦患者服药后发现弥漫性肌肉疼痛、肌肉触痛、肌无力、关节痛等症状,应立刻到医院就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谢奇峰教授指出,目前乙肝抗病毒药物大致分为两类,即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尽管相比之下后者的总体安全性更高,但也有相应的不良事件。具体到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很少数可以引起肌酸激酶(简称CK)升高,导致肌病,极个别患者还会出现横纹肌溶解。对于那些心里正在打鼓的正在服药治疗的患者,谢教授给出建议,接受抗病毒治疗时,应注意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不要擅自停、换药。

  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有助于预防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以延长乙肝病人的生命,这一结论已被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而擅自停药,很可能令过去的治疗前功尽弃,甚至因病情反弹而危及生命。此外,也不要随意换药,因为换药有可能会使疗效中断或者增加病毒耐药机会,使后续治疗变得更困难。“为了避免罕见的不良反应,舍弃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让病毒卷土重来,得不偿失。”

  而对于停药,谢教授指出:“不是不能停药,而是要科学停药。例如占慢性乙肝60%的e抗原阳性患者,科学停药的前提就是‘双达标’,即病毒DNA检测不到,同时发生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e抗原消失,出现e抗体),在此基础上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有希望停药。虽然在实现‘双达标’方面,替比夫定更有优势,但何时停药需要按医嘱执行。”

  第二,不要忽视随访。

  抗病毒治疗需要坚持相当长的时间,其间一定要遵照医嘱定期回门诊随访,这有助于第一时间发现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复查时,有些患者可能CK增高,但不必过于紧张。这一现象不止见于核苷类药物,高血压药、降脂药等药物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文章标题: 正确认识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aopin/8208.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