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医学院校> 文章正文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18号(教育类358号)提案答复的函

时间: 2021年01月25日 18:34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25次

  你们提出的《关于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的提案》收悉,经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现答复如下:

  正如你们在提案中所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先后召开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60周年座谈会、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积极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初步建立了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一、关于将中医药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加大中医药文化知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推广力度,不仅有助于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还可以有效增进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一是修订国家课程标准,有机融入中医内容。教育部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历史、生物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标准中融入中医药文化教育内容,明确要求学生了解“中医学已形成的系统理论和独特治疗方法” “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二是鼓励地校结合实际,开设中医特色课程。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于2016年启动了“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重要内容加以部署推动,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开设中医药相关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将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基础教育拓展性课程有机衔接。三是加强宏观指导力度,推出中医精品教材。近年来,教育部支持引导各地各校,编写出版了《中小学生中医药科普读物》《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基础教育《中医药文化》系列教材等一批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课程教材,内容涵盖辨证论治、阴阳五行、治未病、药食同源等中医药文化知识。这些兼具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教材,能够提升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效果。四是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大力推动各地各校通过主题班会、文艺演出、校园广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医药文化教育主题活动。指导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中医穴位按摩为主的眼保健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五是拓展校外活动场所,形成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整合图书馆、中医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支持中小学生在校外活动场所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活动,发挥校外场所的实践育人作用。同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为中医药文化知识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一步,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持续深入推进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切实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对提升中医药文化素养,促进健康水平,培养中医药人才的积极作用。

二、关于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中医药教育应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近年来,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托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双一流”建设等重大项目,支持引导中医药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推动中医药院校提升办学能力。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中医药院校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医药主干专业。目前,已有24所独立设置的本科中医药院校更名为中医药大学,22所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6所中医药院校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同时,将19所中医药院校纳入省部局共建院校名单,推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二是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2017年,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医药课程内容整合与优化,构建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与经典课程为根基,以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中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在课程计划中开设《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课程,强化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理论学习。三是推进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2.0。2018年10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4号),明确提出围绕全周期全过程维护群众健康需要,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深化中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大批卓越中医药人才。目前开展中医学教学改革项目82项,鼓励中医药院校坚持中国特色,注重“通人文、读经典、重临床、强能力”的综合教育,培养德医双修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四是改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63号)和《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中医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5号)的文件精神,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引导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建立完善师承教育制度,将师承教育贯穿于中医药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师承教育的优势和作用,提高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如“院校—师承—家传”三位一体的中医临床型人才培养模式,以跟师学习、注重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为特点的“院校—师承”人才培养模式等。

文章标题: 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418号(教育类358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yuanxiao/382742.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