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常见知识> 文章正文

科普?还是知识和信息传播?

时间: 2021年05月04日 21:11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34次

这些年,很多人为各种大咖的英年早逝唏嘘不已,很多人为家里老小的看病就医、预防保健费尽周折,很多人一边看着科普节目一边讨论何时减肥、禁烟戒不大吃大喝、多运动的问题,总是感叹那些百岁老人的生活自理,总是感叹别人的腹肌汹涌运动精力惊人,总是羡慕别人的不显岁月痕迹健康生活的开心乐趣

今天翻看旧文,觉得还是应该把医药健康科普的这个事情再唠叨唠叨,述说述说

医药科普、健康科普,国内热闹已经好多年了,

最初,大家写点百问、问答、答疑解惑的东西,在各种媒体上转载,

后来,电视台、广播电台也开辟专题专栏,邀请一个专家讲讲,主持人问问,就完成电视和电台节目了

报纸上也开始开辟科普专栏、专题、专版,诞生了一大堆科普信息,多数是碎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稿贩子,用剪刀剪报剪杂志页面,复印投稿。北京晚报的健康快车,就是在这种乱哄哄的科普传播中脱颖而出,较为系统化地进行了策划、推动,一时间,北京晚报举办的医药健康讲座活动,在京城出现万人空巷的场景

后来,互联网出现了,

互联网的容量无限大,互联网的素材呈现覆盖了视频、音频和问题、图片所有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还可以任意组合和全部组合在一起

互联网还有自身强大的互动功能,使得传统媒体的任何新考虑、新动作都分分钟就被模仿,被超越

电视台面临互联网的竞争,依靠渠道优势,推出了越来越多的特定人群的医药健康互动节目,还是在京城这地界,养生堂突然被很多家庭饭桌上念叨起来了,不看养生堂,好像就不知道吃喝拉撒睡,好像就不知道啥事是个度

纸媒还在左顾右盼的档口,互联网又派生出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快速崛起,原来的节目里的互动圈子容易说是被安排的,是演员,可微信、微博、QQ群等熟人圈子里的海量唠叨和建议,熟人圈子里的信息轰炸,是很容易转化为行为方式的变化的。

医药健康科普,按说应该是极为成熟的了。这么多媒体都需要内容,都在做各自认为最努力的采集、策划、编辑加工和传播,政府部门有经费、医疗机构要宣传,医药企业要推广要广告,医药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要占行业高度和位置,要名利双收......再不成熟,科普这个鸭子闷也该闷熟了!

可,事实呢

远没有到成熟的地步。

真的,医药健康科普也还就是刚张开嘴说说、动动笔画画而已

先转发一下我2021年在《中国科学报》上写的这篇小文章吧,题目是:

医药科普应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医药科普,是把人类已经掌握了的医学、药学科学技术知识,通过各种普及性的解读形式,以及各种传播途径和渠道,及时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为人们所了解、应用,来提高人类整体健康水平的一种行为,也是一大文化产业。

展开全文

有人说,医学科普作品的评价标准是“三性一化”,即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通俗化;

也有人说,医药科普应该具有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内涵,它的目的是促进健康,相对于从医药科技的角度去谈医药知识普及,医药科普与健康教育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一些。

如何将医药科普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扬起医药科普文化产业的风帆,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是当前医药从业者、文化传播者和公众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特性

传统的医药科普,以业内专家学者为主,用他们自认已经十分通俗的语言来创造科普作品,表达他们想传达的科技知识。这种由科研人员为主导灌输式的医药科技普及,信息量非常大,没有充分结合文化传播渠道的优势,而忽略了公众对这些信息的接受能力,因此传播效果甚微。

现代的医药科普,在强调科普作品的科学性、通俗化和艺术性的同时,强调多种传播手段的综合运用,充分挖掘科技知识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内涵,与公众的健康需求和差异化的文化基础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理解科普、参与科普意识,帮助更多的公众运用科普知识来改变日常求医问药、养生和健康促进的行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年来连续举办的“安全用药”系列科普活动,从最初的药学专家现场科普咨询和科普资料发放,逐步发展成走进社区、农村和家庭、学校,这正是医药科普形式和形象的演变。

在发展过程中,医药科技知识的普及越来越注重运用其传播属性,充分发挥场馆、书籍、电视、互联网、社会活动等文化交流渠道的传播优势,促进传播渠道的丰富和整合。医药科普的文化产业特性在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的丰富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公益当为科普基础

医药科普是一项公益性基础事业。

文章标题: 科普?还是知识和信息传播?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zhishi/455156.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