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制药资讯> 文章正文

培养创新的种子,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

时间: 2021年09月29日 10:01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84次

我国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之路道阻且长。

根据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在 2021 年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共申请了 68720 项国际专利,连续第二年称冠全球,数字较 2021 年增长了 16.1%。

但不得不正视的是,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 40% 左右的转化率,我国在这一数据上仅为 15% 左右,整体转化率相当之低。特别是在至关重要的医学领域,这一数据更加不容乐观,远远低于平均值。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缺乏优秀项目、知识产权分割不明、资本力量投入不够、专业人才稀缺等等。但从整体来看,我国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当前最大的痛点主要在于缺乏一套完善且成熟的转化体系,尤其是在找寻和探索创新型项目方面。

培养创新的种子,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

为解决这一矛盾点,进一步释放我国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力, 9 月 26 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清华大学、北京清华工研院三方联合打造的 " 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探索计划 " 正式开班。

据悉,实施这个计划的初衷是希望以北京为先导,加快培养医疗卫生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从而建设一支从临床需求出发的产业化骨干队伍,加速促进 " 医研企 " 在创新转化及创新创业方面的深度融合。

具体而言,这一探索计划对于当前如火如荼的医学科研成果转化来说,又有怎样的推动作用呢?

医学科研成果转化

正在时代的浪潮中裹挟前进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医学科研成果转化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首先是在政策层面上。从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置于国家发展战略核心位置以来,我国就奠定了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基调,先后围绕国家战略、法律法规、行业指导三个维度出台了多项关键性政策,完成了科研成果转化在政策端的 " 三部曲 "。

其次是在医院端。根据 2021 年 7 月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 2021 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显示,2021 年,80.34% 的三级公立医院获得科研经费支持,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转化金额达 1305.93 万元,较 2021 年增长了 165.96%。

再次是在机构端。以 2021 年为时间节点,站在互联网医疗元年的肩膀上,我国医学科研转化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主要分为以下四种:一是由国家设立的国家级研发机构,例如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二是以高校作为 " 背书 " 的学术性研发机构,例如清华工研院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三是以医院为主体的合作性研发机构,例如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设的华西研究基地;四是汇聚多项资源的社会性研发机构 ,例如由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筹资成立的西湖大学。

医学科研成果转化能有这样的市场热度并非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医学领域还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癌症以及新冠等还未被解决的临床疾病正成为阻碍人类预期寿命延长道路上最大的 " 拦路虎 ",我们亟需更先进的、更为有成效的治疗手段。

最后则是在产业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领域在药品和器械端的探索相对较晚,因此在一些关键性技术上现阶段仍需要进口,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端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让国内群众面临高价就医的不利局面。

因此,医学科研成果转化之路虽然艰难险阻,但已是势在必行。

大咖云集,

共话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新趋势

科研成果转化看似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但其实它非常讲究团队协作,并不是一场孤军奋战的战役。政府官员、临床医生、科研转化机构、企业以及投资机构等不同维度的从业者都要深度参与其中,并共同推动这一目标顺利实现。

为厘清发展逻辑,在此次开班仪式上,创新产业链条的诸位大咖们汇聚一堂,就医学科研成果转化创新生态体系如何构建进行了深度解读和探讨。以下为动脉网整理的嘉宾演讲观点精华。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昂:真正的导向是政策的落地。

培养创新的种子,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

在科研成果转化这一产业链条上,政策始终是要站在服务的角度,一方面是结合需求颁发相应政策,另一方面则是加速政策落地,只有形成这样的服务闭环,才能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政策持续挖掘创新活力,主要体现在为相关科研人员建立个人档案,并对其实时追踪,直至离开科研圈。

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院长金勤献:产业链条最关键的是临床医生。

文章标题: 培养创新的种子,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news/527009.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