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write('
')
你的位置: 首页> 常见知识> 文章正文

年轻人当爸妈,也开始信“健康谣言”了

时间: 2021年11月06日 07:12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120次

原标题:年轻人当爸妈,也开始信“健康谣言”了 来源:网络

“从几十元至上千元不等,不到15分钟就能拿到结果,精准判断儿童健康情况。”

曾几何时,儿童微量元素检测风靡一时。

“不爱吃饭是因为缺锌”“缺钙可能长不高”家长们在一个又一个数据中,寻找所谓的“健康模型”。这项检查,在二三线城市尤其火爆,产业链疯狂扩张。

但其实,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关节疼痛,补锌可能带来慢性中毒。

这就是当下的现实:许多年轻父母嘲讽“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的健康谣言有多狠,在自家孩子健康问题上就有多抓瞎。

没系统学过医学或健康学知识,却要照顾一个从零开始的新生命,新浪,从头发泛黄到炎症发热,事无巨细。

儿童健康,不仅是专业医疗最关注的部分,也是微商、伪科学趋之若鹜的一块“肥肉”,儿童健康知识科普更是科学和医疗工作者们的“灯下黑”。

今年9月,新一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以下简称新儿纲)发布。新儿纲中,儿童健康知识普及首次被着重强调:加大儿童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力度,鼓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健康科普活动,促进儿童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但这条路要走好,单纯依靠医疗机构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许多人的长久努力,有趁着周末时间为之奔走的儿科医生,有将前沿学术成果带到乡镇地区的科学家,还有持续进行公益尝试的爱心企业。

飞鹤面对面研讨会现场,准爸爸妈妈们在学习哺乳期营养知识

飞鹤面对面研讨会现场,准爸爸妈妈们在学习哺乳期营养知识

专业、热情,乃至担当。

这些美好的词语背后,逐渐凝结成一个开端。当科普连接社会力量,当儿童健康知识普及走入基层,关于我们儿童的未来,也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儿童健康科普,一条漫长的路

在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健康问题,往往存在两个极端:过度医疗和没有及时干预。

一方面,孩子一旦出现咳嗽、发烧、流鼻涕的情况,三甲医院就是第一选择。过度担心的父母不小心就会陷入过度医疗。

但也有一些父母,显得有些“心大”。遇上孩子生病、过敏、湿疹等,就拒绝接种各种常规疫苗。更有甚者,鼓吹“疫苗有害”,连乙肝、天花疫苗都拒绝接种。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该医院从2021年到2021年的麻疹住院患儿中,有41%的患儿是延迟或漏种疫苗导致的。

类似的情况,在孕期保健中也时常出现。

“孕期自身的体重管理常常被忽视,如何科学防控,前期的工作一定要做足。”

被精心照料的产妇孕妇,一天喝上好几碗红糖水、鲫鱼汤,却仍然碰上健康危机。他们不知道过度增加营养,也会带来危险。

人们开始发觉,如果不做好前期的健康知识普及,任何保健行为都无法发挥最好的作用。即便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加强儿童健康知识普及依然是当务之急,儿童保健也不应仅仅停留在疾病的改善和预防这2个层面。

事实上,对于儿童保健,有四个层次的健康管理。

第一个是疾病管理,就是针对疾病情况的改善。第二个是预防疾病,比如打预防针,常规体检。第三层面是健康潜能的开发。第四层次就是满足心愿的健康管理。

从预防疾病到激发健康潜能,其实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谁能来帮助家长呢?妇幼保健体系是目前最为稳妥的安全网。

中国的儿童保健体系模式呈现出“树根状”,从上往下依次是国家妇幼保健中心、省级妇幼保健院、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县级妇幼保健院。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乡村卫生室构成了“网底”。

省级单位的保健院,资源比较丰富,有时候可以借助其他社会力量,来保障宣传手段的多样性,但进入县级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很多情况就不一样了。

孕期建卡、叶酸发放、营养包的普及,从这些基础服务来说,乡村和城市已经基本做到了同质化,差异不太大;但专业知识传播方面,发展阶段中的地域差异,依旧无法忽视。

城市有条件引进高级别专家,也有资源支撑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吸引年轻父母的参与。但在基层,医生时间有限,繁忙的临床工作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即使组织保健宣讲,也很难做到内容的及时更新和形式的丰富多样,对年轻父母的吸引力自然不尽如人意。

文章标题: 年轻人当爸妈,也开始信“健康谣言”了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zhishi/540358.html
Top
Bai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