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保健养生> 文章正文

“保健品”收割年轻人

时间: 2021年05月15日 20:30 | 作者:朗依制药 | 来源: 医药资讯| 阅读: 95次


早上醒来先来一粒蔓越莓胶囊,吃早饭时随餐服下一粒葡萄籽精华片、一袋女性综合营养包,中晚饭前半小时则要来一包热控片,饭后再来三粒纤体热控片,睡前半小时再来一袋胶原蛋白营养品……


在北京从事产品开发工作的张媛是位90后,她服用功能性食品已有三年时长。“每个月都得花两千多大洋用在购买保健品上,别看服用的保健品种类多,但是每款都有不同的功效,美白、滋养、助眠、增强免疫力……总之就是花钱买健康。”


“啤酒加枸杞,可乐放党参”的“朋克养生”年轻人,正化身为功能性食品的带货狂人。2021年,CBNData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方式洞察》报告显示,90后的年轻人,正在成为购买功能性食品的新生力量。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

很多年轻消费者,习惯性将功能性食品称为保健品,听起来跟老年人热捧的“保健品”一样,只不过相较于受众群体更多为老年人,给人一种“没效果”、“被忽悠”的保健品来说,如今在谈论“功能性食品”时,其范畴已经扩大至轻食代餐、低脂低卡零售、新型饮品补剂等品类,在贴上各种“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等标签后,成为年轻人的“网红”食品。


一方面是90后群体一边熬夜加班、吃宵夜、刷短视频,一边认真地挑选着护肝片、褪黑素、控热片、睡眠软糖等保健产品的“朋克养生法”。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功能性食品也更多地趋向于三餐化与零食化。


在年轻人的追捧下,功能性食品迎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21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另一组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则显示,预计2022年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将突破6000亿元。


消费人群上,CBNData发布的《2021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天猫年轻人保健品运动场景的消费人数与消费规模近三年都逐年提升,2021年消费规模超过15亿元。其中,仅满足于单类保健品的年轻人比重越来越小,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亿邦动力研究院发布的《2021新锐品牌数字化增长白皮书》中显示,90后以及Z世代消费群体占据线上保健品销量近一半。


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庞大的消费群体之下,功能性食品的东风在蓄势待发,资本也嗅到了机会的味道纷纷入局。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99.8万家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且企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相关企业。2021年,全国范围内保健食品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3.2万家,年度注册增速37.35%。


数据还显示,2021年1月至今,已经完成融资的企业多达345家。在这345家企业当中,不乏目前在市场上备受关注的当红企业。其中包括,于2021年12月4日,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轮融资的定制维生素DTC品牌“lemon Box”;2021年1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的功能性食品品牌BUFFX;2021年1月,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的机能食品品牌Nelo;2021年3月,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保健食品品Minayo……


在小红书上,有12万+篇与“功能食品”相关的笔记,仅是博主分享的“软糖保健品”,便有宣称有“补充胶原蛋白和美白”的胶原蛋白软糖、“抗氧化”的叶黄素酯软糖、“补血”的铁软糖等具有不同效果的软糖种类。


此外,同样被赋予“保健功能”的食品还有果冻、益生菌、代餐等,这类功能性食品的销售渠道大多集中在线上,目前也还在借助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的KOL,为产品进行推广和带货。


但是,如同早段时间在“无糖宣传”中翻车的元气森林一般,功能性食品也存在着虚假宣传的嫌疑。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预包装食品容器上(食品标签)应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即俗称的蓝帽子。


多位营养师亦对燃财经表示,现在市场上年轻人热捧的大部分所谓保健品,基本上属于普通的食品。“只有在执行标准上为【卫食健字】的,才能被算作保健品。”


功能性食品还在高速发展,特别是在“得年轻人得天下”被奉为圭臬的当下,盯上功能性食品的人可不少,厂商希望因此赚的盆满钵满,消费者则希望换来身体健康。


然而,这类举着“功能性食品”旗号打保健品擦边球的产品,其功效存在置疑,未来市场的走向如何,悬而未决。


年轻人追捧功能性食品


“只要长期吃,肯定有用啊。”


文章标题: “保健品”收割年轻人
文章地址: //www.pedca.com/baojian/462546.html
Top
Baidu